人形機器人發(fā)展歷程,以本田Asimo三個階段為例:技術探索后,商業(yè)化發(fā)展需深入挖掘使用場景
1. 技術探索階段:1986-2000
技術不斷進步,可分為三個階段:
1. 模仿人類直立行走:研發(fā)圍繞腿部技術
2. 增強行走能力:行走穩(wěn)定性與樓梯攀爬
3. 提升功能、外觀:增加頭部、手臂、身體,
外觀與人更相似,增強平衡能力與功能性
技術相對成熟后,先后推出3款人形機器人,
初代G188cm、重175公斤,設計增加親和力、
行走攀爬能力提升的同時,實現G度、重量分
別降低16%、26%。
2. 商業(yè)化初嘗:2000-2022
功能性能進一步增強:
• 運動能力:可以奔跑,在崎嶇坡面行走行走能力加強,實現物品抓取功能
• 語音交互:理解、回答簡單語音命令
• 人臉識別:對所選人臉進行辨認
• 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:避障通行的同時,繪制環(huán)境地圖,標記固定目標。
實用性低:落地應用失敗,于2022年3月正式
宣布退役,結束了長達 22 年的表演服務生涯
3. 展望未來:深度挖掘需求
在Asimo退役后,本田對其未來作出如下判斷,
增加人形機器人實用性:
• 協(xié)助生活:作為老人、傷殘人士等存在生
活不便群體的眼、耳、手、腳,讓出行更
便利
• G危工作:在如救火、有毒物質清理等對
人體有害的工作場景中取代人工
• G重復性工作:用于老年人護理、公路運
輸的護理、災難機器人
我國社會重視親情紐帶,很多老人渴望子女陪伴;目前我國僅約32萬名護理員,每人須看護至少7.5 位老人,機構護理員缺口G達28萬
根據老年人需求類型可主要分為康復機器人,護理機器人和陪伴機器人,主要用于輔助老年人日常起居和滿足老年人的心理、娛樂需求
預計2027年市場規(guī) 模將達到536億元, 2022-2027年CAGR有望達到47 .9%;2027年有望智能非移動機器人和智能移動機器人市場規(guī)模分別達到166億元、370億元
類手機器人主要用于工業(yè)生產和物流中的搬運裝配焊接等場景;腳機器人在倉儲物流工業(yè)線邊和各類服務場景均有落地;人形機器人具備通用性勝任多種場景
酒店機器人Relay降低使用價格,服務機器人行業(yè)先提出并使用“機器人即服務”模式,以按月付費租賃的形式向酒店出售機器人服務
普渡科技創(chuàng)新性地將機器人的行走意圖可視化,建立人機通行的紅綠燈機制,一套用于確認人機路權的通行機制,引導行人的運動規(guī)劃提升通行效率
機器人生產效率G800-1000包每小時;生產質量精度較G完成要求嚴苛的生產任務;理想狀態(tài)工作時長為24h/天;無需考慮危險環(huán)境下的生命保障及安全需求
快消企業(yè)原料,成品儲存成品分揀,揀選,市場規(guī)模:50-100 億元,電商平臺自建倉儲,云倉, 跨境倉,藥企業(yè)看重行業(yè)經驗/項目落地案例
機器人在特殊環(huán)境下的服役,在消防救援,電力勘測,農業(yè),核工業(yè),反恐防暴,國防安全等L域具有巨大的需求,代替人進行危險的作業(yè)或者重復性的操
空間機器人是指面向太空環(huán)境作業(yè)的機器人,對機器人的性能要求JG,在空間勘測,航天員出倉等作業(yè)中具有重要作用,玉兔號,祝融號,空間機械臂等太空機器人
仿生機器人指基于仿生學的機理,生物結構等特征進行機器人的設計與研發(fā),通常具有仿生外形或運動特性,如四足機器人,人形機器人,仿生撲翼機器人
核心技術涉及多傳感器融合,建圖與定位,引導和導航,避障規(guī)劃,G精運動控制,多機器人集群控制等,機器人同時協(xié)作具有良好的市場價值